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电话不间断骚扰

来源:本站原创 2015/1/13 9:39:52【中华考试网校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电话不间断骚扰

 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响一声就挂”的诈骗电话,也不得不长期忍受“办证”、“发票”、“贷款”、“出售手机监听设备”等不良短信的骚扰。近年来,诈骗骚扰的内容更是升级到“银行卡被盗刷”、“购车退税”、“法院传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国人与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斗争,若以2004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通知》为起点,迄今已整整十年。面对这些听得见、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打骚扰电话如此的肆无忌惮?为何那么多“婆婆”管不住一条不良信息?究竟是魔高一尺,还是监管乏力?

  千亿条垃圾短信电话“扰”你没商量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4年公布了垃圾短信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年度典型词汇,包括热线、发票、积分、贷款、现房、抵押、投资、担保、抽奖、治疗、招商、房产、餐饮等。

  据了解,2013年全年,360手机卫士共为用户拦截各类手机垃圾短信971亿条。从垃圾短信的内容来看,以广告推销类短信和诈骗类短信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包含色情、暴力或反动内容的违法信息。

  相比于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更让人深恶痛绝。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半夜电话突然响一声就挂了,不以为然地继续想睡,刚要睡着电话又响了一声挂了。

  在天津从事媒体工作的张先生无奈地说,自己平均每天能接到四五个推销电话,多是推销楼盘、理财和各种保险的。“这些电话都是正常的手机或座机号码,不接又怕误事,真是太讨厌了。”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每天有约230万个电话号码在不断骚扰全国手机用户。从用户标记的骚扰电话号码的号段分布上看,85%为移动电话号码,15%为固定电话号码(包括普通座机号码,400、800电话号码,95开头的商务客服号码和各种网络电话号码)。

  广告类短信和电话虽然烦人,但勉强尚属“无害”,诈骗类短信和电话则是实打实害人了。

  前不久,四川等多个地区的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爸,给我回个电话。”短信接收者如果按照指示回拨过去,多数会遭遇吸费电话,也有可能落入其他诈骗陷阱,如冒充亲友借钱,或者说孩子出了意外急需用钱等。

  很多人坦言这样的短信太具有迷惑性了,几乎百分之百中招,尤其是孩子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手机用户,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孩子换了新号码,毫不犹豫地回拨过去。因此,这种诈骗短信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坑爹诈骗短信”。

  近日,广州番禺的黄女士在家中接到了自称是某市“公安局警官”的电话,称其身份资料泄露,涉嫌洗黑钱。

  该“警官”告知黄女士:“你原有账户不安全,最好马上开通一个网上银行把钱转移进新账户内。”黄女士认为,这是把钱转进自己的账户,就放松了戒备,将钱转入网银账户。之后,该“警官”又劝告黄女士上网下载一个“保护网银账户的软件”,以保护资金安全。“警官”得知她下载了这个软件后,表示会再跟其联系核实有关“涉嫌洗黑钱”一案的情况。

  几天后,黄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网银账户里的2700多万元全部被人转走了,她急忙报警。

  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我国电信诈骗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

  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

  据了解,垃圾短信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普通手机卡,就像平常用手机发送短信一样“点对点”发送;二是短信端口,如果发送短信的号码是以106开头,就是利用端口发送的;三是伪基站,当用户经过其辐射区域时,就会收到垃圾信息。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安全专家万仁国指出,对于“点对点”垃圾短信,目前治理手段已趋成熟,但伪基站是最难打击的发送方式。

  “伪基站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功率的信号发射,挤掉正常基站直接向手机发送短信。由于其可以伪造任意来电号码,因此经常被用于发送诈骗短信。诸如令人真假难辨的银行密码器升级类短信,就是通过伪造各大银行号码,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套取他人银行卡账号密码骗取存款的方式进行作案。”万仁国介绍说。

  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伪基站短信12.38亿条,平均每天拦截伪基站短信1360万条。

  而对于端口类垃圾短信的治理,则长期处于“拉锯”状态。工信部曾开展过多次垃圾短信的整治专项行动,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无法除“根”。上网搜索“短信群发”或“短信平台”等关键词,依然会发现大量靠群发短信为业的网站。

  另一方面,各部门缺乏协调,导致打击不力,也是垃圾短信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政策法规层面一直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这让打击垃圾短信行动的效果不长久。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配合程度不够。”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郝智超说。

  安全专家表示,对于电信诈骗犯罪的高发,与电信业务经营者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安全监管制度也有着直接关系。

  “垃圾短信治理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立法缺位。”天津法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魏蒙说,虽然有很多部门都在参与治理,但执法依据不足,多是部门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对三大电信运营商。“治理垃圾短信完全靠他们自律,即使做得不好也无所谓,缺乏处罚制度。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面对创收压力,很多运营商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

  在南开大学法学博士袁松看来,目前对于发送垃圾短信这一行为本身,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作出解释。若从法律角度对于这一行为进行介入,只能依据短信的内容采取措施,比如是卖发票的,那按照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来界定;涉及淫秽色情的,按照治安管理的相关法律来界定。此外,垃圾短信的概念不明确,也给本就十分局限的监管带来了额外的阻碍。

  借鉴他山之石,强化立法监管

  有关人士认为,治理垃圾信息和骚扰电话要想见效,必须形成合力,立法、执法并举,明确监管的主体责任,改变当前“九龙治水”的状况。

  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立法机构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执法部门也会对垃圾信息的源头进行追查和严惩。

  袁松介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2003年推出了“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服务,美国的任何固话或手机用户都可以在这项服务的专门网站上免费登记,任何人向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推广短信都属非法行为。目前已有2.2亿美国手机用户加入了“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而美国迄今为止涉及罚金最高的垃圾短信诉讼案,是两家公司被控向230万个手机号码发送垃圾短信,最后两家公司被罚4700万美元。

  德国的做法与美国相似,2003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的手机短信,都得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日本则把重点放在了手机实名制上,认为这是垃圾信息的源头。

  万仁国介绍,《个人资料保护法》在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基础,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实名登记。在新加坡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必须实名登记,要通过电话实施营销或者业务推广,一旦被调查,公司和个人肯定跑不掉,哪怕在便利店购买一张电话卡,都必须登记个人资料。“我国的手机实名制落实得并不尽如人意。”

  在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中国的立法也应跟上。魏蒙建议国家出台一部能将个人信息保护、电信运营商责任、诚信体系建设等综合起来的法律,明确界定执法部门、执法流程、违法处罚、消费者赔偿等。

  令人欣喜的是,工信部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被看做是治理垃圾短信的“杀器”。规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发送垃圾短信者最高3万元的处罚。

  “这一处罚并不算重。因为在德国、英国等国家,这方面的最高处罚可以达到5万欧元,甚至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执行和落实。”袁松说。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安全专家安扬表示,打击垃圾短信和治理骚扰电话仅依靠一份文件或某部法规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公民个人提高防范意识,也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合力。”

  一些专家也指出,就目前来看,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是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的价值在于实施,在更完善的立法出台之前,如果能把中国现行的法律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问题就会大有好转。(半月谈记者 周润健 朱天骄)